孫明煌表現顫動的宇宙
1979 年首次個展時,《藝術家》的專文報導。原文附「野柳海岸」及「淡水之夏」兩幅油畫照。
出處:1979 年 9 月,《藝術家》月刊,第 141 頁。
作者:北辰
文/北辰
孫明煌的第一次個展,九月中在明生畫廊舉行,他將展出二十多年來從事油畫創作的面貌。
民國廿七年生於台北,大同中學畢業後,進入國立藝專,目前在忠孝國中擔任美術教師,也在台大美術社執教的孫明煌,二十多年來一直熱衷於繪畫。中學時代得到張萬傳的指導,在藝專時他選修國畫,但後來卻全靠自己的摸索,研究油畫。在早年的心象畫會,後來改組爲世紀美衡會的繪畫團體中,孫明煌是位後起之秀,他不多言,一直默默地在畫畫。
常到淡水寫生的人,很容易碰到孫明煌,因爲每逢假日他就騎着一部機車,背着全套的寫生工具到淡水、北部海岸一帶作畫,淡水的白樓、古意盎然的小巷與建築物、野柳美麗的海岸線,經常是他一畫再畫的題材。從一種題材中,深入地挖掘、鍛鍊自我的繪畫技巧;在不變的大自然景象中,試圖表達常變的意象與觀念,這就是他現階段探求的一條藝術之道。
面對他的油畫,看他畫中的景象,常給人一種宇宙顫動的感覺。那流動的海水,富有動態的樹木,消失在地平線外的道路,還有那淡藍的彩雲,都極富「動」態。著名的猶太畫家史丁,會以奔放的流動感描繪風景,刻畫心裡的情感。孫明煌談到自己的這種表達特徵,強調是基於一種自然而發的需要,平衡畫面的衝突,也強化畫面的戲劇性。這種靜中動的感覺,使深厚的色彩和筆觸,像有源頭的活水一般,帶來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