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彩一世紀
本文節錄自:蕭瓊瑞之學術專著《島嶼測量─臺灣美術定向》(臺北市:三民,2004)之〈臺灣水彩一世紀〉,第 131、132 頁。
原文附一水彩畫,標題「風景」,年代、尺寸不詳。
文/蕭瓊瑞
戰後延續張、洪〔按:張萬傳、洪瑞麟〕路向的水彩畫家,不如前揭藍、李〔按:藍蔭鼎、李澤藩〕的大量,只有曾經受教於張萬傳的孫明煌(1938~),頗有乃師風範,激情、顫動的筆觸〔按:原文附圖〕,讓人想起表現主義畫家史丁(Chaim Soutine, 1894~1943)。倒是大陸來臺的李德(1921~),深受同為「行動美協」成員陳德旺(1910~1984)的啟發,水彩作品深具虛實相應的中國書法之道,在純粹而優美的線條運作中,敷衍淡薄流暢的色彩,有音樂般的律動,也有哲思式的深沉〔按:原文附圖〕,藉藝近道,頗得藝評家之好評。
形色相衍的畫面本質思考,從張萬傳、洪瑞麟,呂基正,到戰後的孫明煌,均有精采而傑出的表現,然而如李德一般深蘊哲思與書道般的内涵,則顯然在大陸來臺畫家中才可得見,這或許和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以及流亡的戰亂身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