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美展 美不勝收
1970 年第二屆世紀美展的報導。記者仔細地介紹並分析每位參展人的作品。
出處:1970 年 12 月 12 日《新生報》第 8 版
作者:新生報記者 慕玉玲
由一群渾身充滿活力的現代畫家蔡蔭棠、陳銀輝、李薦宏、吳隆榮、孫明煌、劉文煒、陳景容、潘朝森等舉辦的第五屆世紀美術展覽,自本月八日起,在省立博物館展出以來,甚獲各界好評。
參展者畫風各異,自半抽象的油畫、雕像、素描至水彩畫,共五十餘幅,琳瑯滿目。
孫明煌,是該次參展畫家中最年輕的一位,年輕人的氣魄與衝勁,使得他展出的三幅油畫,不論在色彩與筆調上,都表現的大膽而豪放。
現年三十二歲的孫明煌,臺北市人,現爲世紀美術協會與中國美術協會會員。他所展出的作品,爲他將來的前途,鋪出了美麗的遠景。
以寫實爲主的劉文煒,臺灣省苗栗人,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現任該系副教授,其作品多爲大自然與平民生活的寫實。
例如他展出的作品「黎明」,主題即以清晨的近遠景爲主,作品中色彩把握的很好,其熟練的筆法,使近遠兩景聯繫的非常清晰,反映在水平線上的淡黃色曙光,更刻意地表現了「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氣氛。
主張以素描來强調繪畫基礎的李薦宏,特別展出了十五年前在軍中的作品「軍靴」,其筆法明細而纖巧,而這次展出的作品,多半是水彩畫。
畢業於師大中文系,曾前往東京都大學研修工業設計的李薦宏,現爲明志工專工業設計科講師,其作品曾在全省美展、台陽美展中,數度獲獎。
他認爲一幅畫應有主題,藉思想、情感的感受,來强調畫面,因此,其畫不但有動的感覺,無形中也產生了動態美。
在寫實作品中,他以迥然不同的筆法,豐富的色彩,使畫面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趣味,竪立了一般觀賞者容易接受的風格。
吳隆榮,這位取材方面,多沿襲往日對大自然的喜愛的畫家,展出的作品以「平劇」、「佛尊」及「鶴」等爲題,在西方擅長的油畫技巧裡,他用畫刀醮上東方特有的靈性,揮構出感人的畫幅。
他是先對某一種選定的「對象」,分析、觀察和描繪,然後以一個特定的部位作爲各種形體的中心焦點,再加以解體、重叠和配合使畫面形體塊狀化,因此,乍看他的作品是接近抽象的,但稍爲深入,則看出其畫隱藏着許多同一種對象的各種半抽象表現。
其作品曾先後在臺陽美展、臺灣省美展中獲獎,同時數次代表我國參加國際性藝展,現任教於西園國小,也是菲華藝術聯合會顧問,臺北市人。
潘朝森的畫,極富詩意,喜歡用黑線條作畫,在深暗及灰色的色彩中,以鮮紅點綴畫面,是他的格調,而且有沉寂、超現實之感,給人無限的回味。
現任教於國校的潘朝森,新竹縣人,曾代表我國參加巴西聖堡羅雙年藝展,其作品曾在各項美展中連續獲獎。
以細緻的素描,淡淡色彩組成畫面的蔡蔭棠,是一位職業畫家,畫風輕快,色彩幽美,展出作品多牛是他遊美期間的風景描寫。
蔡蔭棠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現為中華民國畫學會、中國美術協會及台陽美術協會等會員。
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院壁畫科的陳景容,其畫具有古色古香的情調,這次展出的油畫、水彩畫及壁畫,都分別以古老的色彩及深刻的素描爲基礎構成了一種藝術家想像的特殊風格,細膩的畫筆,充分地表現了空間的深度,充滿了幻視意味。
現年三十六歲的陳景容,曾獲得師大藝術系展油畫第一名,舉行過三次個展,甚獲各界好評。
陳銀輝喜歡以彎曲線條來分割畫面,此次展出了五幅油畫及三幅水彩畫,其作品是屬於半抽象,半具像型態,色彩筆調都較强烈。
一向很少以人物爲畫材的他最近喜獲麟兒,因此在與奮之餘,特別添繪了兩幅人物,畫面上的奶瓶、人物,單調而極爲柔和色彩,包含了濃厚的趣味性,而顯示了一個家庭中的新氣氛。
這項每年聯展一次的世紀美術展覽,將於本月十三日結束,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展出,歡迎各界人士前往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