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煌畫作收藏庫

孫明煌──心靈的細聲慢語

1989 年個展報導。原文沒有附圖。

出處:1989 年 9 月,《雄獅美術》,第 223 頁,第 172 頁

作者:劉振源

文/劉振源

記得孫明煌離校後直到十年前,於台北明生畫廊舉行個展止,所追求的是表現抑壓在心靈深處的一股莫明的衝動。紅、黑、綠這些水火不容的顏色在畫面裏縱橫出現,筆觸又粗獷得簡直像農夫的耜、耙,畫面翻耕得像揮秧前的田地,既粗獷又豪邁激情得讓人戰慄。

孫明煌是一九三八年出生於台北,道道地地典型的台北人,這種時代、社會的變遷無形中在孫明煌的世界裏顯現出來。

從遊歐回來之後,明亮的陽光已普照在孫明煌的畫面。在雲淡明朗的天空下一片無垠的麥田或葵花園,黃得發紅。成熟的麥穗或葵花在廣潤的大地上隨風飄浪,在遙遠的地平線上稀疏散綴著的樹叢更引發人們的遐思,也更強調了視野的遼闊。不管是海景、農田、名勝,孫明煌所選擇的題材都是都市人夢寐以求的假日尋幽訪勝的好去處。過慣都市生活的台北人,希望的是廣潤的視野、靜寂無聲的大自然。孫明煌正把台北人的心聲表現出來。

他說:「社會在變,人也要變啊!」的確!孫明煌變了,經熱烈顫動的激情之後,變得寂靜淡雅,最能把孫明煌藝術的這種本質說明淸楚的是色彩。

色彩在孫明煌是相當主觀的。也是他藝術所下的最大賭注。隨著他藝術的演變,紅、黑、藍等原色已從畫面漸次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豐富而多變化的中間色。如在麥田或裸女所看到的占去畫面三分有二的大色塊,細察其色彩的微妙變化,不但能把遠近、光線或是主題交代清楚之外,其綿延不斷的細微變化所製造出來的纖細優雅的畫面氣氛是令人百看不厭的。這種恬逸、淡雅而又幾乎神經質的細膩感情,正是近年來一般台北人共有的情特質、也是他埋藏在心裏深處的豐富感情的一面,他把其表現得淋漓盡致。

向日葵田

題材在孫明煌僅只是製作時的契機,雖然是從大自然裏尋覓作畫的對象,但他的畫並不是大自然的拷貝,而是藉著議個對象來透露心中的喜怒哀樂。於是裸女,風景的形態被他任意改變,色彩更是成爲他心靈的語言了。

總之,孫明煌的繪畫所表現的不是現實的表象世界,而是含蘊在表象世界背後的更深一層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