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煌畫作收藏庫

孫明煌.畫中找快樂

1979 年個展的報導。

出處:1979 年 9 月 5 日《聯合報》第 09 版/影視綜藝

作者:聯合報記者 陳長華

文/陳長華

淡水和北部海岸是許多畫家歡喜寫生的地方;但是難得像孫明煌一樣,二十年來在這些所在另闢生活的境界,沒有間斷。

以前是騎腳踏車,現在是開摩托車,每逢星期假日,他暫時扔下學校的工作,帶著全套的寫生工具出門。

『你又來了,真苦心啊!』垂釣的人和孫明煌變成莫逆;淡水白樓附近的孩童,在一陣嬉戲後,就站在孫明煌的背後看他作畫;有時,巧遇驟雨,淋了一身潮濕,畫紙倒是被保護得乾乾淨淨的。

孫明煌的快樂,建立在畫裡和畫外。有人問他,一、二十年經常面對相同的景色,難道不生厭?他用一張又一張的畫來回答這個問題。景物隨著時間改變,人的思想也因年齡經驗而趨於成熟。孫明煌在二十五年前所畫的淡水,和今天畫的淡水大大的不同;以前他筆下的野柳,是「靜」的;現在是「動」的,這漫長日子的摸索,使他從一位習畫的少年到刻劃心裡情感的壯年畫家。

四十二歲的孫明煌,初中和高中就讀大同中學,畫家張萬傳是他的美術啟蒙老師。高中一年級他開始畫人體素描,考上國立藝專,他學的是國畫;但和張萬傳仍保持密切的師生關係,在學習傳統的用筆用墨之餘,持續的作水彩和油畫。

孫明煌的作品,一直是強調色彩的濃度,富有個性的線條.往往在畫面表現主觀的趣味,強而有力。

九月五日開始在台北市中山北路明生畫廊舉行的畫展,是孫明煌作畫二十五年以來的第一次個展,他個人認為這些年只是一個大起步,淡水和野柳寫生將不會因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