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煌畫作收藏庫

藝術家消暑行動

原文較長,僅節錄有關孫明煌部分。

出處:1990 年 8 月 15 日《中國時報》第 26 版【文化藝術】

作者:中國時報記者 李梅齡

文/李梅齡

今年的夏天特別熱,在冷氣房的上班族或海邊溪畔弄水的人潮之外,藝術工作者是怎麼度過他們的酷暑?

出國旅遊,一方面避開台灣熱浪,再者可以充分刺激美感經驗,是最受藝術工作者喜爱的消暑方式,尤其是在學校任教者,到了暑假,幾乎是輪流「失踪」。在成串的異國遊客名單中,吳炫三可謂其中翹楚,從四月迄今,他足跡廣及南非、日本、瑞士,義大利,法國,現在人則在溫哥華,下站他要去看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直到八月底才回台。幸運的是,他的大部分行程都有媒體的贊助,或乘拍攝廣告片之便。

畢竟像吳炫三渲樣的幸運者太少,一般藝術工作者在出國半個月之後,還是得親炙台灣的熱力,他們怎麼過?

調整寫生時間,或選擇較具涼意的色彩,是一般慣於寫生的畫家採取的手法。以孫明煌、汪壽寧,王美幸爲例,寫生的時間改在下午四點左右由台北出發,到淡水畫夕陽、關渡畫農家……,在霞光中耗到七點左右再回市區住家,既可避開車潮又躲了些驕陽,再不就是早晨五點多出發往北部濱海公略,九點左右再回台北。至於室內靜物,王美幸則多採寒色系藍紫色的睡蓮、桔梗花,或白色的大種百合互相搭配入畫。

(以下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