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煌畫作收藏庫

在彩色世界裡的孫明煌

出處、作者、刊載處均不詳。推測為1979 年首次個展時,明生畫廊所撰寫之新聞稿。

孫明煌,生於民國廿七年,台灣台北人。畢業於國立藝專。

從開始拿起油畫筆,到現在已經廿五年了,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大自然一直是孫明煌所最熱衷描寫的題材。大自然的景緻在他筆下從寫實到半抽象再回到寫實,其中境界正如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經歷了這樣的領悟,展現出來的是有情山水,充滿了躍動的生命力。

問起當年選擇半抽象的表現方式,他認爲受環境的影響最大。

五十年代,西畫傳入台灣不過數十年,畫家們一直努力吸收西方各種新學說、新技巧,以期更深入地探討西方藝術之精微。當抽象畫以一種全新面貌出現台灣之際,確實爲保守的畫壇引起極大的衝擊。抽象畫摒棄客觀的外在世界,將主觀的內心世界用强烈的色彩表現出來。這種新觀念吸引了台灣的畫家,紛紛投入抽象或半抽象的創作。

廿年前,孫明煌還是一個習畫不久的年輕人,吸收力强,充滿求新求變的活力,他拋棄寫實的筆法,投入抽象畫的洪流裡。此一時期的作品完全以半抽象的形式描寫自然,粗黑的線條,鮮明的色彩,已隱然蘊育了後來的風格。

摸索了十年,他逐漸覺得抽象畫不足以表達內心那一股强烈的回歸鄉土的情懷,他要抓住一些實際的東西。於是畫風一轉,又回到寫實的路子上。

淡水,那有著秀麗山水的小鎮,曾經吸引了多少畫家的思慕。那沈默的觀音山,絢爛的淡江夕照,古老的教堂、白樓,曾經幻化成多少不同的面貌,在孫明煌的筆下,它們又有了新生命。粗獷的黑線條,流動的色彩,獨特的構圖,延續了以往的風格,却注入了更多的感情,令人憶起兒時郊遊去處,引起內心深處淡淡鄉愁,也激起人嚮往大自然之情。

*    *    *

明生畫廊訂於九月五日起舉辦爲期十天的孫明煌個展。孫氏現年四十一歲,畢業於國立藝專。早期曾沉浸於半抽象畫,近年畫風又寫寶。喜以粗獷的黑線條,亮麗的色彩描繪艷陽下的台灣風光。尤其淡水是他畫得最多的地方。